制冷剂R32报21000元/吨,较30日上涨13.51%,较上月上涨55.56%。
2017年春节以来,受到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需求提升影响,氟化工产品迎来一轮涨价热潮,产品价格整体涨幅接近20%,部分产品超过40%。伴随供给侧改革政策深入,及下游空调、冰箱等产品销售回暖因素影响,制冷剂涨价行情有望持续。
制冷剂月内涨价近五成 上涨势头有望持续
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物质,包括人工合成和天然两大类,人工合成并广泛使用的制冷剂主要包括CFCs(氯氟烃,已禁用)、HCFCs(含氢氯氟烃)、HFCs(氢氟烃)等。
2011年,受行业利润暴增影响,氟化工曾出现一轮投资高潮,但由于产业链低中端无序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等矛盾突出,氟化工行业自2011年景气高点后陷入低谷,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其中HFC-134a产品价格由8万余元/吨高点一度跌至2万元/吨左右,众多厂商纷纷停产或处于半停产状态,行业出现长达5年时间的低谷期。
2017年春节后,制冷剂价格出现反转。2月,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纷纷上调制冷剂价格,每吨上调幅度1000元至2000元。调整后,R32价格增至1.55万元/吨,R134a及R125价格增至2.55万元/吨,R410a增至2.2万元/吨。
3月14日,R22价格达到1.25万元/吨,较2016年同期增长达45%;R32、R134a、R125价格分别上涨至1.6万元/吨、2.6万元/吨和2.55万元/吨,分别较前一日上涨6.7%、4%和2%,年内累计分别上涨46%、41%和25%。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29日,R22、R32、R134a、R125出厂报价分别为1.4万元/吨、2.1万元/吨、2.75万元/吨和2.95万元/吨。
供给收缩需求回暖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游原料涨价是导致近期以制冷剂为代表的氟化工产品持续涨价的直接原因。
根据相关资料,含氟制冷剂的上游原料主要是氢氟酸,一般用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和浓硫酸来制取。
早在2010年,由于受到政策调控及下游氟化工产业爆发影响,国内萤石价格曾出现一轮暴涨,产品价格由825元/吨一路冲高至接近3000元/吨;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萤石价格快速回落至1700元/吨,并由此开启了一轮漫长的调整周期,产品价格始终徘徊在1500元/吨一线;2016年年底,国内萤石精粉价格跌至1446.88元/吨的冰点,萤石生产厂商利润严重受挫。
2017年,萤石价格出现反转。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月份,国内萤石97湿粉的含税出厂均价已上涨至1835.18元/吨,较2016年年底上涨388.3元/吨,涨幅26.84%。截至3月29日,国内萤石97湿粉的含税出厂均价已上涨至2000元/吨,较2016年年底上涨553.12元/吨,涨幅38.23%。
业内人士表示,受天气寒冷等因素影响,春节后华北地区萤石矿场大多开工较晚,华南地区部分萤石粉企业则因炸药未获审批导致开工延迟,由于企业库存相对较少,萤石粉市场供应告急;虽然目前萤石选厂已基本恢复开工,但是短时间内货源吃紧的局面难以缓解。而下游氢氟酸及氟化铝开工恢复迅速,对萤石粉需求量猛增,萤石精粉市场价格因而随之出现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国内环保趋紧亦进一步推升了制冷剂上游原料的成本上涨。自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萤石行业准入标准》《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定限制产能无序扩张。据了解,基于政策压力,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国内部分不规范氢氟酸企业纷纷停业整顿,导致氢氟酸供应紧张。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年底,重庆、杭州等地先后印发了关于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规划的通知。根据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需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发力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其中,5000吨/年以下工艺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氢氟酸为氟化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主要对象之一;2017年1月,江苏省印发《关于全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拟关停、转移、升级、重组大批化工企业,大幅减少化工企业数量,并且50%以上进入化工园区。
受环保及去产能因素影响,氢氟酸价格由2016年11月的最低价5940/吨上涨至目前的8400-9000元/吨,截至3月29日,氢氟酸价格为9200元/吨。
据东兴证券(601198)测算,生产1吨R22需要消耗约0.5吨氢氟酸,生产1吨R134a需要消耗约0.8吨氢氟酸,氢氟酸涨价2400-3000元/吨,对R22的成本影响约1200-1500元/吨,对R134a的成本影响约1920-2400元/吨。同期,R22上涨价格区间约为1700-2500元/吨,R134a涨价约4000元/吨。对比之下,此轮涨价过程中,制冷剂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将明显增厚。
除了上游成本提升外,下游需求的回暖是推动制冷剂涨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制冷剂主要应用于空调(家用及车用)和冰箱行业,其中家用空调和大中型客车空调是制冷剂使用量最大的领域。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受到房地产销售增长影响,大家电销量增加,其中空调销量增长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0月,空调行业实现产量831万台,同比增长59.4%;销量719万台,同比增长38.9%。2016全年,国内空调产量达到1.12亿台,同比增长8.44%,销量同比增长1.93%至1.08亿台;同时,冰箱的销售增速在2016年下半年出现明显回升,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国内冰箱单月销售量同比增长达到2.5%,11月份达到17.1%。
此外,国内汽车产销量在2016年同样出现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4.46%和13.65%,增幅较2015年同期分别提升11.21个百分点和8.9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量分别为1211.13万辆和1214.9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91%和3.4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量分别为915.29万辆和904.70万辆,同比增长45.72%和44.59%;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量分别为249.06万辆和249.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11%和18.38%。
涨价趋势有望持续
有分析人士认为,过去两年,制冷剂价格低迷,许多小厂难以正常生产,制冷剂行业约有20%-30%的产能逐渐变成“僵尸”产能。虽然近期制冷剂涨价,但这些“僵尸”产能已不具备再生产能力,因此,制冷剂供应并未明显增加。当前,制冷剂企业产品库存处于低位,预计2017年上半年制冷剂供应偏紧的格局还将持续。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公告,2017年1月,国内共有25家企业向环境保护部提交了2017年度氢氯氟烃(HCFCs)生产配额申请,76家企业提交了氢氯氟烃(HCFCs)使用配额申请,8家企业提交了四氯化碳使用配额申请,3家企业提交了甲基溴生产配额申请。
公告显示,2017年,国内R22的总生产配额申请额为27.4万吨,内用生产配额约为18.9万吨,配额总量与2016年相同。其中,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申请生产配额8.08万吨,内用生产配额5.25万吨;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申请配额5.67万吨,内用生产配额4.64万吨;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申请生产配额4.49万吨,内用生产配额3.54万吨。
经统计,本次申请配额的前10名公司合计申请生产配额26.54万吨,占总申请配额的比重约为96.75%。其中,申请配额前三名的公司申请配额合计19.49万吨,占总申请配额的比重约为71.06%。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配额向大企业集中,R22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大部分的分散产能已被淘汰,伴随行业竞争格局的进一步改善,行业将朝着更健康的方向转变。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07年举行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加速淘汰HCFCs的决定,将HCFCs的淘汰时间提前了10年,要求发展中国家在2030年全面停止消费HCFCs。根据2007版的淘汰进程表,中国承诺从2013年开始,将传统制冷剂HCFCs的使用总量冻结在2009-2010年的平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完成2015年削减10%、2020年削减35%、2025年削减67.5%、2030年削减100%的目标。
在政策趋严的大环境下,R22生产企业的经营严重依赖于国家政策的走势。2015年,国家将HCFCs的配额在2014年基础上削减了10%左右,供给侧大幅收紧,导致2015年R22价格结束了2011年以来的颓势开始上涨。2016年,R22生产配额与2015年持平,考虑到国家要完成2020年削减35%的目标,生产配额持平只是暂时的,未来仍将进一步削减配额,供给侧继续收缩将对R22价格形成支撑,具有较多配额资格的大型厂商的利润情况有望改善。
资本市场中,巨化股份是国内制冷剂行业龙头企业。是一家主要经营从事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基本化工原料、化肥和农药的生产与销售等的公司,形成了液氯、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烯、AHF 为配套原料支撑的氟致冷剂、有机氟单体、氟聚合物完整的产业链。
滨化股份是制冷剂材料四氟乙烯及三氟乙烯的重要供应商。
三爱富是我国最大的氟化工研发基地,拥有国内最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公司产品R22、R32、R125制冷剂,三爱富2010年6月投资2亿元建设的年产3000吨HFO-1234yf项目,被认为是三爱富的新增看点。据最新消息,二期3000吨产能正在进行准备工作,预计最快明年底可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