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管理员
制冷剂市场风起云涌
国内97%萤石湿粉市场均价3700-3800元/吨,较上一工作日持平。国内萤石市场观望整理,终端市场需求不旺,导致市场氛围冷清,这种负面情绪向上游传导,南北市场出现分歧,北方市场仍在博弈,南方市场已经随需求的疲软而松动。今日无水氟化氢市场价格10800-11000元/吨,较前一工作日持平。原料价格持续保持高位,企业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生产工厂多执行合约单出货,后市随着制冷剂主要生产厂家停产检修的增多,氟化氢刚需开工有所下滑,场内看空情绪较浓。
氯化物
氯化物市场稳中偏弱运行。原料液氯价格高端成交受阻,价格小幅回落,成本面支撑略有转弱;二氯甲烷报盘基本稳定,市场以出货为主;下游制冷剂行业开工不足,市场消耗缓慢,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市场平稳续市,四氯乙烯工厂库存压力略有上升,部分高端报盘下调。
制冷剂
制冷剂市场坚挺运行。目前各工厂年度生产配额消耗殆尽,货源供应偏紧持续,工厂报盘延续坚挺。目前高端报盘R22在34000元/吨,R32和R134a到了42000元/吨;但由于配额所剩无几,部分工厂已暂停接单,目前场内混配以及小包装等产品价格跟随走高。临近年底装置停车现象增多,市场惜售普遍,价格延续高位运行。
含氟聚合物
氟橡胶报盘上调,原料价格高位,企业亏损情况长期存在,开工低负荷运行为主,挺价探涨意愿较强,叠加近期终端行业需求提升,市场报盘趁势上调。PTFE、PVDF、FEP市场报盘维持稳定。原料端市场持稳跟进,企业生产成本压力仍存,市场整体产能利用率不高,场内部分工厂停车检修或低负荷运行,供给水平维持低位运行,企业库存无压力,挺价心态尚可。需求方面,下游企业对订单的承接情况一般,对原料的采购意愿不强,企业面临较大的出货压力,市场交易主要以商谈为主。
六氟磷酸锂
六氟磷酸锂的市场价格整理运行。目前终端需求略有回暖,但对市场提振有限;六氟磷酸锂企业以销定产灵活开工,短期内供需矛盾仍在,价格多跟随原料价格波动,业者观望情绪仍存,市场主动调整能力不足,预计价格多窄幅震荡。
制冷剂未来之路
目前制冷剂产品已发展到第四代,但全球范围内仍以第二代(R22)和第三代(R134a、R32、R125、R410a)制冷剂产品为主。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国际公约推动下,全球制冷剂升级换代成效显著,全球正淘汰高 ODP 和高GWP 的含氟制冷剂。新型环保制冷剂如氢氟烯烃(HFOs)和碳氢天然工质制冷剂(HCs)等正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这些制冷剂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更高的效率和性能,有望替代传统的氟制冷剂。
下半场,在政策、供给、需求等影响下,制冷剂会有什么表现?
1、价格趋势:
2024年上半年,制冷剂价格不断走高,企业盈利能力、产品竞争格局得到显著提升和优化,业内人士预测这一景气度仍有望持续。
R22主要应用在售后维修、房间空调器生产、工商制冷空调、挤出聚苯乙烯泡沫等行业。随着老旧空调的淘汰速度加快,售后维修市场需求保持稳定。相关机构测R22制冷剂2024年供给缺口约1.26万吨。2025年R22生产配额、内用生产配额分别为14.91、8.09万吨,相比2024年削减3.28、3.10万吨,削减比例分别达18%、28%。考虑2024年年初海内外有库存积压,2025年制冷剂供需格局也不悲观。
R32则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冰箱(柜)、汽车空调、商业制冷设备等行业。在内用配额14.19万吨的前提下,受今年家用空调需求的推动,2024年R32制冷剂供应端的内用配额呈现明显的紧缺(缺口约1.81-2.81万吨),价格快速上行。目前,R32内用配额已增发35000吨,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度增发配额对R32的价格也将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三代制冷剂景气有望延续。
2、政策影响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5年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二代制冷剂配额加速缩减,三代制冷剂生产和使用总量保持在基线值。其中,R32的配额有所增加,但增量相对有限。
目前,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生产配额调整(含增发)已经公示。据了解,依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根据《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和《关于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剩余配额有关安排的通知》,氢氟碳化物(HFCs)生产单位可向生态环境部申请调整其生产配额和内用生产配额,以及申请二氟甲烷(HFC-32)剩余生产配额和内用生产配额,获得批准后可进行调整。
3、市场展望
短期内受到“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以及海外需求恢复的影响,我国制冷剂需求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同时,随着新增配额的发放,部分制冷剂品种如R32的供应紧张局面或将得到缓解。
长期内随着全球制冷需求的稳步增长以及环保政策的持续推动,制冷剂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型环保制冷剂将成为市场主流,推动制冷剂市场的持续增长。
冷冻油在制冷系统中重要作用
冷冻油是制冷系统的润滑油,它能够在低温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并且与制冷剂有良好的兼容性。冷冻油的主要成分取决于所使用的制冷剂类型,常见的冷冻油包括矿物油、合成烃油、聚酯油(POE)等。
主要作用
润滑:冷冻油在压缩机内部的运动部件之间形成一层油膜,减少金属间的摩擦和磨损,从而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冷却:通过循环流动,冷冻油可以帮助带走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起到一定的冷却效果。
密封:在活塞式压缩机中,冷冻油还可以增强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压缩效率。
如果润滑不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影响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以下是润滑不足造成压缩机损坏的典型现象:
1. 润滑油无法到达轴承表面
原因:吸油网或供油管路堵塞:如果吸油网被杂质或污垢堵塞,或者供油管路中有异物,会导致润滑油无法顺畅地从油箱输送到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导致干摩擦增加,温度上升,最终可能导致机械损伤。
油泵故障:油泵是将润滑油从油箱输送到各润滑点的动力源。如果油泵发生故障,比如电机烧毁、齿轮磨损、密封不良等,都会导致油泵无法正常工作,润滑油无法到达轴承等关键部位。
油路设计不合理或安装不当:如果油路的设计存在缺陷或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可能阻碍润滑油的正常流通。
2. 润滑油虽已到达轴承表面,但粘度过小
原因:粘度低的润滑油无法形成有效的油膜隔离金属表面,导致磨损加剧。
油质量不合格: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润滑油,其粘度可能不适合压缩机的工作条件。
回液现象:制冷剂液体进入润滑油中,稀释了润滑油,降低了其粘度。
润滑油老化:长时间使用后的润滑油性能下降,粘度减小。
3. 润滑油虽已到达轴承表面,但由于过热而分解
原因:润滑油分解后失去了润滑效果,无法继续保护金属表面,从而加速磨损。
润滑油过热: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未能及时散去,导致润滑油温度过高。
润滑油质量差:某些润滑油在高温下容易分解。
4、其他因素
回液问题:回液是指制冷剂液体回流到压缩机内部,这会导致润滑油被稀释,进而影响润滑效果。长期的回液不仅会破坏油膜,还会使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失效,进一步加剧磨损。
高温导致的润滑油分解:当润滑油温度超过其耐温极限时,就会发生分解,失去润滑功能。分解产物可能会形成沉积物,进一步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保持良好的润滑系统维护习惯,定期检查和更换润滑油,并确保压缩机在设计参数范围内运行,是预防润滑不足及其相关问题的有效措施。
制冷剂一路高歌
进入2024 Q4,部分第三代制冷剂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截至2024年10月11日,R32的内贸价格达到3.8-3.9万元/吨,相比9月30日中位数上涨了1.99%,并且企业接单情况大幅好转,部分实单甚至提升到4万元/吨;R143a价格达到3.3-3.4万元/吨,相比9月30日中位数上涨了4.69% 。
◆ 进入检修期行业供应能力存在限制,头部企业携手查处打击非法产能。供给端,2024年下半年,国家新增分配R32配额3.5万吨,并且该临时配额仅年内有效,但是进入四季度,制冷剂主流厂商计划进入检修期,比如巨化股份预计四季度进行年度系统大修,东岳化工四季度也预计停车检修10-15天,因此行业四季度的生产供应能力相对其他季度有一定限制。并且在9月份,头部制冷剂企业共同签署和发布《关于建立查处和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HFC专项基金的倡议书》,旨在查处和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HFCs的不法行为,此举也将进一步出清非法产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会在检修期有非法产能流入扰乱市场。
◆外需保持强劲,四季度内需同比开始增长。需求端,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24冷年全球的空调出货规模达到1.96亿台,同比增长10.75%,增速保持在高位。而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空调生产国,2024冷年共生产了1.78亿台空调,同比增长10.5%;销售1.73亿台空调,同比增长11.4%,销售结构上则是外销市场保持强势,外销总量0.82亿台空调,同比增长30.9%,内销总量0.91亿台空调,同比下降1.8%。外销市场表现较强势,一方面是欧美市场补库需求存在,另一方面是欧洲今年夏季天气炎热,空调备货需求强烈。而空调的内需排产同比增速在四季度已经转正,根据产业在线的数据,10月、11月、12月我国空调内销的排产同比增速分别为5.2%、8.0%和10.4%。内销同比增速转正,一方面国内政策支持,“以旧换新”等政策拉动了内需消费,另一方面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内贸去库存,国内市场重回采购消费节奏,因此内贸市场的同比增长有望保持。所以在供给端存在一定供应限制,需求端又同比呈现增长的态势下,制冷剂内外贸的价格开始稳定上涨。
◆2025年HCFCs配额总量按计划削减,预计新增的R32配额对市场价格的扰动较小。2025年,第二代制冷剂按照计划继续削减,根据生态环保部下发的《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2025年我国HCFCs的生产和使用量分别削减基线值的67.5%和73.2%,其中使用量较大的品种如R22、R141b和R142b,2025年生产配额相比2024年分别削减32779、11938、5995吨,内用配额分别削减31044、7354、4559吨。第三代制冷剂这边,根据生态环保部下发的《2025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在2024年配额基础上,2025年会增发R32生产配额4.5万吨,全部用于内用,避免潜在的R32市场供需失衡的风险。一方面,2025年增发的4.5万吨R32配额年化角度低于2024年下半年发放的3.5万吨临时配额(即年化7万吨),此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环保部临时配额的突发性风险;另一方面,假设明年的配额充足,龙头企业也可以释放安排合理的检修,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
◆ 投资建议:考虑到制冷剂景气度有望继续保持,制冷剂企业盈利或随着成交价格的走高而持续提升,建议重点关注(1)三美股份,制冷剂业务占比高;(2)巨化股份,龙头制冷剂企业;(3)永和股份,制冷剂板块与高分子板块齐头并进;(4)昊华科技,子公司中化蓝天制冷剂产能大。
制冷剂企业业绩喜人
2024年,制冷剂行业迎来了显着的复苏,特别是龙头企业的业绩表现令人瞩目。得益于国家实施的配额政策,生产厂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生产,这促进了制冷剂产品价格的回升。
以三美股份为例,该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达到了9.59亿元,同比增长了23.28%,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高达1.54亿元,同比增幅达到672.53%,环比增长也显着,为270.79%。
同样,巨化股份在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54.7亿元,同比增长了19.5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增长了103.35%,环比增长则为57.74%。
永和股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0.12亿元,同比增长了7.84%,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721.97万元,同比增长了27.38%,环比增长了72.12%。
巨化股份指出,自2024年1月1日起,中国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的生产和经营必须遵循国家核发的生产配额。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产品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公司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保持了良好的产销水平,主要产品的产销量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永和股份则表示,业绩的提升主要得益于HFCs自今年起按配额生产,公司产品售价上涨,毛利率随之上升。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基加利修正案,中国的HFCs生产量和消费量将以2020年至2022年的平均值为基础,在2024年冻结,并计划在2029年削减10%,到2035年削减30%,到2040年削减50%,到2045年削减80%。随着配额政策的实施,以HFCs为代表的制冷剂供需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市场格局趋于稳定,行业盈利水平有望逐步回升。
制冷剂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冰箱、汽车空调、商业制冷设备等行业。据百川盈孚监测,2024年4月,国内制冷剂市场稳中上行,部分型号市场供应紧张。在原材料领域,萤石市场价格支撑较强,氢氟酸价格也重新上行。短期来看,下游空调企业排产预期充足,制冷剂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预计近期制冷剂价格依然以上行为主。
随着配额政策的实施,中国制冷剂行业的产能正在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据生态环境部此前的公示,2024年全国HFCs各品种总配额量(不含HFC-23)为74.6万吨,头部制冷剂企业所获配额位于行业前列。其中,巨化股份获得配额量约为27.8万吨,占比约37.3%;三美股份获得配额量约为11.7万吨,占比约15.7%;永和股份获得配额量约为5.5万吨,占比约7.4%。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未来HFCs配额的逐步缩减,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高。
巨化股份在年初披露,公司以13.94亿元收购了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51%的股权。此次收购增加了公司制冷剂等氟化工产品的产能规模,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三美股份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不排除未来收购HFCs配额的可能,具体要看市场行情、交易价格等方面是否合适。随着行情的周期性波动,行业产能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一些小、散的产能逐步退出,预示着未来制冷剂行业的市场前景将更加集中和稳定。
R32等制冷剂价格上涨
制冷剂市场货紧气氛再次发酵,近期R32货源偏紧情况加剧,随着气温逐步回升,以及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空调企业排产依旧较为顺畅,相反国内制冷剂大厂因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当前部分装置开始有降负检修情况,优先保供空调企业货源之余对于出口订单以及零售市场限定供应,加剧市场偏紧气氛,目前个别企业配额偏紧报价35000-36000元/吨,实际成交尚未落实,出口市场继续转暖,出口报盘上涨至25000-26000元/吨,相较前期市场上涨3000-4000元/吨。R22市场国内主要核心工厂出货报盘25000-26000元/吨,实际成交有待售后需求提升消化。R134a市场依旧以31000-32000元/吨为主,因售后旺季即将到来,市场存在看涨观点,但现阶段库存消化为主。R125市场落实42000-45000元/吨,前期涨幅较大,当前市场传导有待逐步消化。R410a因原料R32、R125市场坚挺,落实35000-37000元/吨,而对于R404、R507等产品价格平稳较长时间,渠道商获利心态分化,前期低价库存逐步回笼资金为主,总体来看,当前国内总体产量受限趋势以及下游库存安全线水位预期提升,对6-8月市场观点需求逐步带动之下,上涨信号依旧在持续释放。
河南冷链物流高速发展期
作为中原粮仓、国人厨房,食品正成为河南全国化发展的“桥头堡”,食品加工业是河南最早形成的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而冷链,作为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的关键环节,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023年1月14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
《河南省培育壮大冷链食品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中更是明确提出,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冷链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冷链食品设备设施制造大省、冷链食品加工大省,形成冷链食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冷链物流等一体化与全链条发展格局,到2025年,我省冷链食品产业链产值达到4000亿元。河南冷链食品产业正在迅速“热”起来。
河南是农业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生产着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和7/10的水饺,肉制品、奶制品、油料、果蔬等农产品产量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较强的加工转化能力,使河南成为产业规模超万亿的食品产业大省。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凤廷表示,“从我们的冷链市场,像万邦、信基、四季水产物流港这样比较大的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等大型冷链食品生产企业,新飞、宇通、凯雪等冷链装备制造企业,华鼎冷链等冷链仓储运输企业,以及河南的十省通衢,郑州买全球卖全球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冷链食品产业链体系正在助力河南食品更方便地‘卖全国’”。
数字赋能,中国冻品的“高速公路”
通过模式变通、技术升级、服务创新,河南冷链企业在全国全行业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鼎冷链郑州仓储中心,一派繁忙的景象。收货、下单、分拣、装车、发运,这里每天发往河南各地五六万件货品,高峰时期还要翻倍。
2019年成立以来,短短四年时间就走完了传统企业20年才走完的路,河南华鼎冷链从全国冷链物流领域异军突起,打通了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各类数据,一键下单、一键支付、一键查询、一键收货等都可以实现,使订单处理效率提升80%以上。
河南华鼎冷链仓配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君表示,截至目前,华鼎冷链在全国布局建立了18个仓储中心,覆盖全国83%的县乡,已经具备全国一体化服务的能力。
目前,已为1200多个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和冻品食材厂家,以及160000多家餐饮终端门店提供冷链仓配服务,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华鼎冷链春节不打烊,为餐饮客户提供优质的供应链服务保障。
在数字化冷链方面,华鼎将传统的冷链物流服务升级成在线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数智化服务平台,形成地网(云仓网和运输网)、天网(公司投入近3亿元研发的SaaS系统)和物网(产业端),对报货APP、WMS、OMS、TMS、ERP、POS,以及上、下游客户端等8大类18项子系统进行高度融合,以物联网链接全国18个省级仓储中心和超15000台冷藏车,全流程可视可追溯,实现了订单透明化、结算便捷化、交易在线化、业务协同化。
锚定4000亿,河南冷链产业“热起来”
河南省委省政府从战略眼光出发,把冷链食品产业链做为全省重点打造的28个产业链之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串珠成链的产业基础,良好的政策环境,让河南省在进一步做强做优冷链食品产业链方面展现出美好前景。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河南省共有冷链物流相关企业2320余家,其中,2023年1-12月新增注册企业730余家,相比上年增加25.8%。
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2022—2023冷链物流统计调研TOP100名单中,河南12家企业荣膺全国冷链物流百强,数量创历史新高,排名全国第二。
河南正在将食品制造、冷链服务“聚链成拳”,实现从“冷链大省”向“冷链强省”的转变。
第三代制冷剂进入高景气周期
近期,以第三代制冷剂为首的氟化工个股持续走强。永和股份(605020)在2月20日拉升逼近涨停,巨化股份(600160)、三美股份(603379)、昊华科技(600378)等持续走高,氟化工成为近期市场关注概念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今年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分别出现下跌,而同期三美股份、永和股份、巨化股份则分别上涨27%、25.91%、19.71%。
究其原因是受利好政策驱动。2023年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正式方案内容相比草案除进口配额略作调整外,框架、总量和配额执行方式基本相同,符合预期。叠加今年1月公示了2024年度三代制冷剂配额核发情况,推动制冷剂价格进入上行周期。据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统显示,进入2月份,氟化工行情以稳为主,但制冷剂产品价格上涨。截至2月20日,R134a价格为32500元/吨,2月涨幅超过14%;R22价格为23500元/吨,2月涨幅超过8.8%。
据悉,各主要生产企业2024年三代制冷剂配额已核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三代制冷剂配额合计约74.6万吨,内用生产配额约为34万吨,出口配额约为40.6万吨。对于未来,中金公司(601995)认为,三代制冷剂配额核发总量略低于市场预期,内用生产配额占比不足一半,利好国内三代制冷剂价格上涨。配额落地背景下,三代制冷剂行业供需格局有望得到改善,企业经营策略有望从份额导向转为盈利导向,看好制冷剂长周期盈利上行,三代制冷剂企业盈利也因此得以修复。
华安证券(600909)近日研报指出,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0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或将受益。
制冷剂价格一路高涨
R22制冷剂价格在22000元/吨,较上月上涨12.82%;制冷剂R134a、R125、R32、R410a较上月的涨幅分别达到5%、27.27%、22.5%、22.22%。当前,下游交投逐步转暖,厂家报价上调,部分型号市场供应略紧,厂家控制接单。随着传统旺季即将来临,厂家挺价心态积极。受配额政策供应缩减影响,预计3月制冷剂整体市场重心上行。
国金证券认为,含氟制冷剂受到配额管控影响,行业有效供给由产能转向配额,供给端形成约束,行业供需格局明显改善,叠加行业格局大幅优化,协同性提升,产品定价权明显提升,制冷剂已进入涨价区间,具有长周期、大幅度的涨价行情。
华鑫证券表示,随着制冷剂2024年配额落地,制冷剂价格如我们所判断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未来制冷剂价格有望继续表现强势,短期建议继续关注制冷剂相关公司机会,相关受益公司浙江巨化股份和三美股份等。
国信证券指出,随着配额管理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而下游需求持续平稳增长、新型领域、新兴市场需求高速发展,我们看好三代制冷剂将持续景气复苏,供需格局向好发展趋势确定性强,三代制冷剂龙头厂商将迎来经营业绩的大幅修复及复苏。我们建议关注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规模领先以及工艺技术先进的氟化工龙头企业。相关标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等公司。
四季度制冷剂震荡前行
制冷剂市场因成本传导、出口补库等多重因素陆续传导提价500-1000元/吨,即将进入10月黄金周,浙江区域危化品限行,企业开工率回落,惜售情绪升级,进入新月定价,多重利好继续刺激产品价格攀升。内需方面,需求因子尚未改变,但终端需求心态转暖,采购有所提升,但高价之下僵持博弈心态不改。具体分品种来看:R22国内主要核心工厂出货报盘20500元/吨,个别企业配额提前消化,剩余配额月均数量偏少,经销商去库为主,终端市场暂无利好,年底市场或将再次调涨。R134a外贸订单价格偏高,配额利好之下市场采购出厂报盘上涨至26000-27000元/吨附近,较8月份低价上涨幅度达40%,8月份配额预期下企业惜售为主,出口市场转暖,国内上下游僵持博弈,中间商高价备库积极性不高。R125市场同样因原料提升继续提价500元/吨,工厂库存压力减弱,市场开工有限,今日市场报盘24500-25500元/吨,企业看好明年市场,惜售为主。R32四季度空调市场招标价格尚未出台,售后需求量较小,成本提升较多,成交有望向16500元/吨以上靠拢。R410a市场需求在9月之后逐步转淡,去库之下成本推动上行,原料R32、R125市场提振,带动R410a坚挺运行,当前市场成交19000-19500元/吨,HFCs配额年即将开启,制冷剂扭亏为盈预期较强,但短期需求改善不足,四季度仍将出现震荡行情。